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从古至今,民间均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人们对冬至尤其重视,把它看得和“岁首”一样。今年的冬至节日期为12月22日,农历冬月廿七。
冬至一阳生,天地阳气回升
由来: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。西汉时,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。把冬至作为节日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气候:冬至后便开始“数九”,每九天为一个“九”,到“九九”为止,共八十一天,是一年中寒冷的时期。到“三九”前后,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,天气也最冷,所以说“冷在三九”,而“九九”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,因此也叫做“九九艳阳天”。
诗词:
天时人事日相催,
冬至阳生春又来。
刺绣五纹添弱线,
吹葭六琯动飞灰。
岸容待腊将舒柳,
山意冲寒欲放梅。
云物不殊乡国异,
教儿且覆掌中杯。
——唐代杜甫《小至》
随着时代的变迁,传统的农耕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了。节气,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,可能只是日历上的两个字,无声地告诉你时间的流逝。现在,有多少人能背出二十四个节气,几个人能说出它们的故事和习俗。
节气真的没有用了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
节气的意义不仅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,更是一种华夏民族的符号,是一种文化,一种精神,一种气质,一种自信。时代在变,但有些东西,永远不变。就像这二十四节气一样,陪伴着每一代华夏儿女,陪伴着我们每一个春夏秋冬。